走进新国企 换羽新生 劲旅重装再出发
时间: 2024-12-31 02:33:43 | 作者: ca88官方游戏亚洲城电脑版-产品中心
江城武汉,黄家湖畔,驻守着一支国家级工程救援非现役专业力量——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武汉基地)。他们坚持“以工练兵、以工备战、工战结合、专常兼备”的建设思路,常年守护江河安澜、人民安全。
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武汉基地)资料照片
武汉分公司最早可追溯到中国人民基建工程兵六〇四大队,历经多次编制体制调整,后因三峡工程建设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并先后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5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18年9月1日,官兵集体转业,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组建为中央企业。转隶后,根据批复,挂牌组建“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武汉基地”“湖北省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基地”。
6年前,这支队伍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秉承治水除患的荣誉,承载应急救援的使命,先后完成抗击疫情、恩施马者村山体滑坡、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系列救援、十堰鄂坪电站溢洪道塌陷排险、辽宁绕阳河决口封堵、京津冀特大暴雨救援等多项紧急救援任务。
6年来,他们踏着新时代改革的节拍奋勇前行,在实现身份转变、体系转换、职能转型的同时,重塑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与力量体系,迎来“换羽新生”。
对每一位中国安能人而言,尽管军装脱了、体制改了,发展的愿景变了,但铁心向党、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作为由企的应急救援国家队,如何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29日,基地演练现场。伴随着机器轰鸣,一条粗壮的水龙顺着排水管喷涌而出,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拱门。此刻,救援人员正在现场模拟“龙吸水”抢险排涝。
2021年7月,河南暴雨造成洪灾,武汉基地第一时间启动抗洪抢险应急响应机制,在车站、涵洞、地铁等多处使用“龙吸水”和一体化泵车开展抽排水抢险。基地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一套高效的战法是抢险制胜的关键,在实战经验中,我们总结形成了数种抢险战术战法以及各类救援预案方案。”
早在转隶组建之初,基地就集中力量系统研究了多种类型自然灾害的特点规律,构想险恶环境,考虑复杂局面,1个突发事件总体预案、1个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专项预案,以及洪涝、山体滑坡、堰塞湖等6大类自然灾害数十种技战法相继研究制定。
越是强力战术战法,越要专业队伍执行。武汉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基地主任张卫华和记者说,为战育才是这支队伍履行职能使命的“第一战略”,打造一支全域机动的国家级工程应急救援拳头力量,是他们矢志不渝的奋斗指向。近年来,基地通过营区基础练兵、工程技能练兵、抢险实战练兵,锤炼出了一批技能高、专业强的技能骨干队伍。目前,这里应急救援员专业方面技术资格认证率达到90%,“精一通二会三”的技能救援员比例逐年增多,一专多能达到100%。
30日上午,梁子湖上,基地侦测处置分队三班班长韦桂余正指挥动力舟桥前进。一场关于模拟动力舟桥通过水路运输将救援人员投送到指定地点的演练正在进行。韦桂余说道,自2011年12月入伍,自己成为了一名工程机械修理工。转企以来,面对慢慢的变多救援装备,为了更好的提高综合救援能力,他从零开始,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熟悉操作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冲锋舟、动力舟桥等,如今已成为中队的“技术达人”。
如今,在“精于爆破实施工程技术,以能源洞库为主要核心业务,辅以水电洞坝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差异化发展定位中,基地着眼于履行职能使命的现实需要,将救援队伍动态化部署到重要项目一线,慢慢的变多的中国安能人在工程项目施工一线不断的提高技能。与此同时,基地时刻关注员工动态,结合各自所擅长的领域,采取合理分配岗位锻炼、师徒结对帮扶指导等方式,使员工整体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无人机,悬空而起,在空中不间断传回影像;无人船,快速下水,第一手资料传回通信指挥车……在基地高精尖技术装备展示区,展陈着地质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水下测绘艇、六旋翼侦查无人机等一系列“上天入地”的黑科技。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抢险利器”大范围的应用,基地遂行任务能力大幅度的提高,现代化抢险救援越来越“智慧”。今年7月,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名群众紧急转移。险情发生后,基地百名专业救援力量星夜驰援,奋战决口封堵现场。救援队伍携带了GPS测量仪、雷达流速仪、通信指挥车等多个高科技救援装备,让决策指挥、现场救援如虎添翼。
参加历次救援任务的指战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救援更看重科学,更加高效安全。传统的人海密集型救援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急难险重任务需求,现代化的应急救援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救援技术和专业装备。
作为抢险救灾中的关键力量,应急侦测与通信技术的迭代也倒逼技术人员智能化水准不断提升。“平时我也会关注国家级应急救援队的一些动态,包括相关高科技装备厂家的最新动态,积极参加一些行业协会或者技术交流会学习。”基地应急侦测及应急通信科负责人薛文文从2009年入伍就开始从事应急通讯工作,转改之后,跨行到应急侦测领域,利用工作和闲暇时间,如今他早已熟练掌握无人机、无人测量船、地质雷达、三维扫描仪等各类高科技。
近年来,基地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有了高科技的辅助,灾害预防的效率和精准度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我们今年参与了湖北省应急救急中心对汉江险工险段的排查工作,借助水下测绘艇,对险工险段的水下地形进行摸排,逐渐建立险点数据库。后期我们每年每个季度都会过去监测一下,对比险工险段是否有变化,查看隐患点是否有扩大的趋势。”薛文文这样谈道。
在不断加强练兵备战能力的同时,中国安能武汉分公司积极拓展工程建设项目和应急产业,实现自负盈亏,自我“造血”能力持续提升。
资料显示,这两年,中国安能武汉分公司加快市场开拓步伐,将业务区域向华东、“两广”以及“东三省”等区域扩展。2023年,中标项目9个,合同金额约31.22亿元,其中,在深耕传统水利水电主业和油气管库优势领域的基础上,成功落地江苏如皋分布式光伏项目,同时接连中标签约玉林抽蓄前期标、大雅河、蛟河抽蓄主体标段,初步树立武汉分公司抽水蓄能和风光储新能源“两个品牌”。
在中央企业里,应急救援是中国安能的最大优势,也是其鲜明的特色。改制后,如何为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也是武汉分公司的迫切愿望。张卫华谈道,“这两年,武汉分公司积极拓展政企、校企、企企、队企合作共赢模式。如承接省市应急救援装备代储代管业务,依托应急管理部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以五级救援员为主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
据悉,武汉分公司坚持以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为牵引,全面拓展教育培训、监测预警、研发制造、应急服务、应急工程“五类业态”。全力打造华中地区应急救援“防、减、救、治”产业链主地位,应急教育培训、防灾减灾、抢险救援、隐患治理、基地运维、灾后重建、应急保障等领域业务快速发展。
为更好支撑应急体系科学运转,2024年1月,安能(武汉)应急救援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也是中国安能唯一的一家应急救援产业子公司,今后将聚焦应急工程、课题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新型设备研发等重点方向发力。
张卫华和记者说,按照基地规划,要在2~3年之内,实现“五类业态”营收占总营收的30%。“去年的目标是5%,今年是15%,明年我们争取实现30%的预期目标。”(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